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台雪超
暑假是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关键窗口期”,但也是近视增长的“高危期”。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活动、电子设备使用时间超标等因素让青少年视力健康面临严峻考验。如何帮孩子守护视力,是全社会共同的“课题”。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眼视光学科给出一份“科学护眼清单”。
近视“加速”危害深:不可掉以轻心
进入暑期后,青岛眼科医院小患者明显增加。北部院区眼视光学与角膜接触镜科副主任医师丁雯芝每天都是满号的状态,日接诊患者60-70名,诊室里家长的担忧和急迫每天都在上演。
“近视低龄化、进展快,已成为主要的趋势,且大多是因后天用眼习惯不好或者使用电子产品过多,导致的后天性近视。”丁雯芝根据十年临床数据指出,当前儿童平均近视的发病高峰由8-10岁提前至6岁,甚至门诊上还会有四五岁的小朋友。部分孩子两个月内近视度数激增100度,眼轴长度(近视进展的核心指标)增长0.2毫米,远超学期内水平。
近视不仅是“戴眼镜”的问题,更增加了眼底病变的风险。丁雯芝讲道,很多家长并不愿意孩子长期佩戴眼镜,因此会进行提前干预,也有部分家长存在“近视无所谓,等孩子成年后做激光手术”的误区。
不久前,丁雯芝接诊了一位9岁左右的小患者,近视200度,眼轴也处于正常水平。然而在常规检查时,却发现这名儿童视网膜有个小裂孔。丁雯芝随即邀请眼底病科会诊,为其进行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术,避免了眼底问题进一步发展恶化。
“近视防控的黄金窗口期就在12岁前,暑假是干预的关键节点。”丁雯芝强调,若放任不管,高度近视(≥600度)风险将大幅上升,可能引发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症。成年后近视激光手术虽能矫正度数,却无法逆转眼底病变。而这个真实的案例,则证明了非高度近视也有眼底病变的风险,更加说明常规检查的必要性。
家庭护眼实战:从“知道”到“做到”
“近视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偶然事件’,而是光照、用眼行为与环境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丁雯芝用“三角模型”解析了暑假近视高发的底层逻辑。
“孩子放假后整天待在家里,不是写作业就是玩手机,加上炎热天气影响,户外活动几乎为零。”一位家长在就诊时向丁雯芝诉苦。丁雯芝解释,自然光照能刺激视网膜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异常增长,而长期宅家会导致这一保护机制失效。她建议,家长可利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带孩子进行飞盘、跳绳等户外运动,即使阴天,室外光照强度也远高于室内,同样能起到护眼作用。
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让暑假用眼问题雪上加霜。更严峻的是,许多孩子存在“用眼距离过近”“用眼姿势错误”等问题。例如,一名10岁男孩因长期趴在床上看书,半年内近视从50度飙升至200度。“用眼距离应保持在33厘米以上,每20分钟需远眺20秒,但能做到的孩子不足三成。”丁雯芝强调,不管是读书、写字、画画,还是玩积木、拼乐高,都为近距离用眼,而且暑假上辅导班,孩子用眼量会增多,也会加重近视的迅速发展。
另外,熬夜、甜食摄入过多,也会导致间接影响眼球发育,成为近视加重的一个因素。
家长作为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一方面要鼓励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另一方面需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并且以身作则,带领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和用眼习惯,为孩子树立榜样。
科学“防”与“控”:分层策略精准出击
面对不同阶段的视力问题,丁雯芝提出“预防先行、控制跟进”的分层策略。
未近视儿童:守住“远视储备”防线。
“每个孩子出生时一般有300度左右的生理性远视,这就是‘远视储备’。”丁雯芝解释,远视储备过早消耗完,近视就会“不请自来”。她建议家长在3岁起建立屈光档案,通过定期监测眼轴、角膜曲率等指标,动态监测储备消耗速度,评估近视风险。
设置用眼行为“红绿灯”:绿色行为(如20分钟休息、保持正确姿势)鼓励执行,红色行为(如躺着看书、连续用眼超40分钟)立即纠正。
已近视儿童:及时到医院就诊并采取干预措施,多手段联合“降速”。
对于已近视的孩子,丁雯芝强调“个性化干预+长期追踪”。“真性近视我们首先建议戴眼镜,有角膜塑形镜、多焦点软镜、离焦框架眼镜这三类具有近视防控作用的眼镜可选择。”
如果儿童实在无法接受眼镜或度数比较低,比如远视储备刚消耗掉或只有几十度近视的状态,可以考虑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做预防。“低浓度阿托品用药作用力相对弱一点,终点基本仍是需要戴眼镜,真性近视还需从光学入手。如果仅是近视远视储备不足或者消耗过多,但还未近视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常规使用低浓度阿托品,另外也可以考虑没有度数的功能性框架眼镜。” 丁雯芝提醒,所有手段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复查眼轴、视力等指标,近视防控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
据了解,为了应对接诊高峰,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多措并举满足就诊需求。目前,眼视光学科工作日每天有3位医生坐诊,周末会增加至5位医生坐诊,给予家长专业的解答和方案。
尽管技术不断进步,丁雯芝仍强调“家校医社”协同,全社会共筑“护眼网”。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