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歌·青岛故事丨大工匠封善斋:为中国高端制造铸“工业尺子”

凡人歌 15:35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波 通讯员 刘文研

在青岛市2025年“7•26工匠日”暨职工创新创造大会上,海克斯康制造智能技术(青岛)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研究院产品设计负责人封善斋被授予“青岛大工匠”荣誉称号。这位深耕精密测量领域21年的科技工作者,用“21年提升0.62微米”的极致追求,为中国高端制造铸就“工业尺子”,诠释了“精益求精、卓越创新、薪火相传”的新时代工匠精神深刻内涵。

匠心筑基:微米之间的极致攀登

2004年,封善斋加入海克斯康,成为海克斯康中国研发中心的首名机械设计工程师,同时也开启了国产三坐标测量机(CMM)的自主化征程。

超高精度三坐标测量机,是处于制造业塔尖的高端装备,过去,相关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的国产三坐标测量机的精度只有0.9微米,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工业产品的质量。”面对国外垄断,封善斋暗下决心,一定要研发出高精度的测量机,让中国制造的腰杆真正挺起来。

由于高精度测量机对环境的要求极高,温度、灰尘等都可能导致精度异常,封善斋带领团队日夜钻研,为了把环境影响降到最低,他和团队成员常常在晚上进行精密测试,通宵工作是家常便饭。“记得有一次做气浮导轨间隙的调整,为了设计出最好的气浮布局、气压和气膜厚度以及装配工艺参数,无数个夜晚,我都在实验室的机器旁度过,困了眯一会,也时常会在梦中惊醒。在进行了上千次对比实验后,我们团队终于得到了理想的参数。”

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21年间,封善斋带领团队攻克500多项难题,优化近700项产品特性和工艺参数。用一次次亚微米级的提升,让产品精度从0.9微米,一步步提升到0.28微米,登上了世界精度最高峰,助力高端芯片、精密光学、航空发动机等战略性产业的自主创新和质量跃升。

匠魂传承: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的星火燎原

传承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之一。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封善斋不仅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技术传授给年轻人,更运用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团队整体实力,用实际行动传承工匠精神。

2007年,封善斋主导引入国际领先的项目管理流程,通过标准化研发流程与质量管理框架,使跨部门协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同类项目开发周期明显缩短,团队效能提升40%。2012年,封善斋从“零”组建方案开发团队,建立了完善的研发流程体系和方案开发体系,客户需求、方案开发、市场推广……一系列衔接协作更加顺畅高效。21年来,封善斋先后培养了30余名技术骨干,助力中国测量机行业夯实人才支撑。

在培养公司团队的同时,封善斋更以行业标准制定者的远见,推动中国智能制造与国际接轨。他牵头起草多项三坐标国家标准,作为智研院专家参与国际数字化转型研修项目,参与“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国际研讨,为全球产业升级提供“中国方案”。

匠造未来:让“中国精度”丈量世界

凭借在技术创新与行业发展中的卓越贡献,封善斋近年来屡获殊荣。2024年获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更成功入选青岛市“未来之星”新锐人才领航计划。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数十年如一日匠心坚守的肯定,更是对中国智能制造领域从业者创新精神与责任担当的生动诠释。

在青岛市2025年“7•26工匠日”暨职工创新创造大会颁奖现场,封善斋举起一根头发丝比喻道,“我们的发丝直径大约是70微米,如果把它的直径分成300份,每一份大约是0.28微米,这个数字就是我们的测量精度。”超高精度测量装备,能深入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的核心,精准测量内部齿轮的啮合精度,让机器人流畅地行走和抓取。能精准检测手机摄像头微小如尘的零件,让手机清晰对焦、快速成像。能精确测量内窥镜内部复杂通道的尺寸,确保器械结构精准,让医生看得更清、操作更稳。

封善斋秉持“精益求精、定义真实”的人生信条,以创新为刃,以坚守为盾,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让“中国精度”成为丈量世界的标尺。

从无到有、破旧立新的创新之路,注定道阻且长、充满激流险滩,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闯关夺隘的勇气。“展望未来,我将继续致力于推动测量感知技术的智能化、融合化,并聚焦可持续发展和技术普惠,利用科技的力量,为塑造一个更精确、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未来世界贡献力量。这既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荣幸和持续的旅程。”封善斋说。

责任编辑:管慧晓

赵波

10年采编生涯,干过热线记者,时政记者,壹点就来,欢迎爆料!

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微信扫码
进入小程序
我要报料

热门评论 我要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码
移动端评论